联合国系统机构庞大、组织复杂,在人们熟悉的纽约联合国总部就设有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和秘书处等众多主要机构。其中,仅联合国秘书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约44000名工作人员,他们虽然不像外交官们那样引人注目,但却是确保联合国这个庞大国际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之际,国际台驻联合国记者沈汀采访了在联合国总部担任同声传译的曹洪伟,从他日常工作的点滴片段,我们或许能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和认识联合国。
如果说秘书长发言人的工作更多的是在聚光灯下与媒体和公众进行交流,需要的是公开和透明的话,那么联合国同传口译员这个工作岗位则正好相反。他们总是坐在一个不太被人注意的小格子间内,在无论大小场合的各种会议上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没有他们的付出,很难想象来自世界各地的官员和专家如何能够在联合国进行畅通无阻的沟通和交流。
好莱坞影片《翻译风波》是以联合国同传口译员的工作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情节跌宕起伏、带着好莱坞式惊险刺激的故事。现实生活中,联合国的同传口译工作当然不会像电影情节那样充满离奇的经历,但也的确一项挑战和乐趣并存的工作。
联合国中文口译组的高级资深翻译曹洪伟,从事同传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感受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提升、各国对多边外交的日益重视,联合国的会议变得越来越多,相应地翻译人员的工作量也成倍地增长。曹洪伟说,由于联合国的会场资源和时间所限,必须对每场会议的时长进行控制,因此也要求限制与会发言者的讲话时间。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发言内容,讲话者只好加快语速。曹洪伟说:“我给你一组数字,就是我们平时听的图书录音,它一般一分钟出150个字,英文的。如果你去看拍卖现场那个拍卖员,他的语速一般是一分钟250个字左右,那就相当快的了。联合国现在一般性辩论里面发言的人最快的语速能够达到多少?他一分钟能够达到350个字以上,就是一秒钟大概要出6个字左右。这个语速一快,对于我们做同传的人来说,挑战性就越来越大。”
曹洪伟还介绍了一个细节,为了更好地控制会议发言的时间,联合国大会专门在主席台上安装了提示灯,对发言者进行时间提醒。曹洪伟说:“你在大会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在大会主席台上放一个交通灯一样的,红灯、黄灯、绿灯,发言一开始的时候,绿灯亮了,然后等到你发言结束前两分钟,黄灯亮了,然后等到你发言时间一到,红灯就亮了。所以很多人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话讲完,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语速。”
不过曹洪伟表示,挑战与乐趣是并存的。从事同传工作也可以让他近距离地观察当今世界几乎每一位国家领袖的风采,他们拥有不同的个性和态度,有些还可以成为同事朋友之间的日常谈资。曹洪伟说:“就咱们讲到时间限制这件事上面,各个国家的领导人对它的态度也很不一样的。有一年联合国大会开首脑会议,每个人发言都有时间限制的,好像就五分钟。结果轮到古巴的领导人卡斯特罗发言,他跑上去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口袋里拿出一块手绢,然后就往交通灯上面一盖,把交通灯就盖住了。谁也看不出什么时候绿灯亮、黄灯亮、红灯亮,然后他就开讲,一直等到他讲完为止。”
许多人一定还记得两年前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在联大进行一般性辩论发言时出现的一幕,由于卡扎菲的讲话极其随意,而且耗时过长,最后令他的私人翻译在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后,突然用阿拉伯语对着现场话筒怒吼——“我不能再忍受了!”,一时引起各方媒体关注。这个小花絮或许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同传口译员必须承受的巨大压力。这份工作正可以用“干得好无人喝彩,一出错众人指责”来形容,要想把这份工作做好,就既要甘愿忍受无人喝彩的寂寞,又能抵挡众人指责的压力。不过曹洪伟觉得,同传与另外一种口译方式——交传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这也让同传口译员练就了“荣辱不惊”的本色。曹洪伟说:“对于同传来说,它不一样,我们是在箱子里工作的,虽然离我们服务对象不远,但是我看得见他,他看不见我。另外,翻译室的高翻只为最高领导人服务。可对我们同传来讲,不管你是最高领导人也好,不管你是代表团资历最浅的外交官在下面讲话也好,对我们来讲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一样的全副精力,所以长期在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下工作以后,就会这样一种心态,可以说是‘荣辱不惊’的心态。”
曹洪伟介绍说,联合国秘书处每年都会就同传口译工作向口译服务对象征求意见,这些服务对象主要指的是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中文口译多年来的工作,一直都是令人满意的,这一点也令曹洪伟颇感自豪。曹洪伟说:“秘书处每年和服务对象每年会有一次征求意见的会议,在会议上我们的服务对象会提一些他们的意见。但是总的说来,我在这边20多年,从中文厢的方面来看,我还没有碰到过出大的问题。小的、技术性上的一些差错有时候会有,但是大的、总体上说,我觉得我们的服务对象对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
从事同传口译工作已经二十余年的曹洪伟,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也清楚地感受到中国正在越来越积极地介入到联合国事务中,在联合国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曹洪伟说:“我八十年代到联合国工作的时候,联合国有很多会议中国是不参加的,尤其是那些技术性比较强的会议,中国不派人参加的。但是现在呢,联合国所有的会议,几乎没有中国不参加的,包括一些技术性非常强的会议,国内都派专门的专家出席。”
曹洪伟说,毫无疑问,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召开的各项会议,就意味着联合国中文口译员工作量的增加。此外,由于中国经常会派国内专家出席某些技术性很强的会议,这就需要他们去熟悉更多相关领域的知识,需要处理很多原来不大需要关注的技术性问题。与代表团官员相比,与会专家的外语水平相对不高,对中文同传的依靠就更多,这无形中也增加了中文同传口译的工作量。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曹洪伟说他必须经常为自己“充电”,不断磨砺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功底,同时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面对下一场翻译时,永远保持不慌不忙、沉着应战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