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交替传译活动中译员笔记困难及其原因的实证研究
-----------以国际会议职业受训译员和非职业译员为例
徐海铭 柴明颏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
提要:本研究旨在调查母语是汉语的译员在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记录笔记遇到的主要困难,以及哪些具体原因 导致他们的笔记困难。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了“有提示回忆” (stimulated recall)这一调查工具,并辅以访谈,分析 6名国际会议职业受训译员和非职业译员的笔记手稿。研究表明:译员遇到的笔记困难主要是:(1)记忆源语信息不 足;(2)内容回忆不全;(3)笔记格式不当;(4)依赖笔记心理过强等几大类型。造成上述困难的原因主要是:(1)源 语语言结构复杂;(2)命题数量多;(3)命题之间逻辑关联不强;(4)译员不熟悉甚至厌烦源语题材;(5)心理和生理 不适应源语信息传递速度。本研究对口译教学的启发:口译笔记训练阶段要针对上述困难和原因采取有效教学措施。 关键词:汉英交替传译;口译笔记;笔记困难;困难原因
Difficulties Perceived by Professional Trainee Interpreters and Non-professional Interpreters in Note-taking When Doing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An Empirical Inquiry Through Stimulated Recall
Xu Hai-ming Chai Ming-jiong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 200083, China)
The present empirical inquiry investigated the main difficulties perceived by professional trainee interpreters ( PTIs) and non-professional interpreters (NPIs) in note-taking when doing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and the underlying causes for the difficul¬ties. The inquiry employed “stimulated recall”,together with post-task interviews, to elicit and analyze the data generated by 6 PTIs and 6 NPIs as participants of the inquiry. The results of the inquiry showed that the major dimensions of their perceived pit¬falls in note-taking resid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deficits in memorizing the source information; 2) inadequate recall of the source information when using notes as cues ; 3) improper format of notes ; and 4 ) overdependence on notes without preliminary processing of the source information ’ partially or wholly. The major causes for these difficulties were as follows : 1 ) the language structure of the source information is Chinese-specific and peculiarly complex ; 2) the propositions encompassed in the source in¬formation are fairly dense ; 3 ) the logical link between each proposition is not overt and therefore hard to process under time con-
straint; 4)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were unfamiliar with the genre and subject matter of the tested tasks; 5) the participants were not used to the delivery spee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classroom interpreting training we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Chinese-English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note-taking; difficulties in note-taking; causes for the difficulties in note-taking
1问题的提出:笔记困难和原因
“交替传译被许多人看成是口译的最高端形式,超过 同声传译,因为它要求在形成译语阶段(formulation stage) 之前就要完成理解源语阶段(comprehension stage),绝大 多数话语至多在几秒钟后会从记忆中消失,被其他内容 所取代。”(Gile 2005: 132)可以说,交替传译活动的成 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对源语信息(source informa- tioii)的记忆。而在记忆过程中,“笔记对于交传译员而言 至关重要"(Nolan 2005:294)。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 用大脑本身的积极记忆容量,如何有效地借助于笔记手 段来迅速髙效地储存和组织源语信息,为译员高质量地 提取信息、传达信息服务也就成为交传活动研究的焦点。
在Gile看来,研究交传笔记的实际益处在于它能够 让教学者看到译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重新组织口 译内容的能力,因为交传笔记不可能是对所听到的语码 一对一的记录。关于交替传译活动中译员记录笔记遇到 的困难,我们迄今尚未见到任何直接讨论这个问题的实 证研究。意大利口译研究专家Dan1倒是从认知心理的角 度推断了影响交传笔记的潜在原因。她认为,“在听辨信 息和记录信息这两种任务之间,虽然没有直接的、类似同 声传译活动遇到的语音叠加现象,但是,有理由认为,边 听辨信息和边记录笔记这两项同时进行的认知活动会干 扰译员的记忆。此外,在听写的同时,可能会有某种语音 干扰,因为(译员)听到的声音在记录之前肯定在大脑中 存留着内在的语音表征"(Daro 1997: 627)。应当说,Da- ro的分析从心理学原理上预测了交传活动中译员记录笔 记困难的认知原因,gr语音叠加和记忆书写”两者之间 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在作笔记过程中,译员边耳听,边 手写,注意力既要集中到所听的语音上,处理和分析语音 表征的信息,又要注意手中记录的文字。在书写的瞬间, 许多听到的语音记忆痕迹(memory tace)会因为受到书 写记录活动的干扰和压抑而消失,无法让处于工作记忆 中的“语音环”通过不出声练习(sub-vocal reheareal)恢复 (refresh)并保留在脑中。其结果往往是笔记内容不全面, 要口译的信息有所丢失。根据feddeley(1990)的工作记 忆(working memory)模型,这种“语音干扰”有可能会影响 笔记记录过程,即译员把发言人口头传出的语音材料转 写成特定的书面笔记的过程。
我们不禁要问:就汉语语境中的交传译员而言,译员 笔记困难,到底是由于译员对信息感到陌生而不能记录, 还是因为听到的信息太密集(informational density),译员 无法进行初步加工整理,梳理出逻辑线索?抑或是另有 他因?比如说,源语信息语言结构太复杂(Christoffels & de Groot 2006 : 26 -27),译员难以分辨句子的主干结构, 如长距离的句子成分依存关系(long-distance dependen- cy),像汉语书面语中出现修饰主语的定语成分很长,可 能会影响译员对信息作准确全面地加工。再如,在汉语 政治题材的语篇样式(genre)中,经常会有信息密集的“四 字结构簇” (clusters of four-word constructions),这些结构 的逻辑主语、语态等内隐成分(implicit components)都须 要译员在作笔记时作出标注,这样才能不会遗忘。换言 之,这些特定语言(language-specific )中特有的任务类型 (task-types),即典型的语言结构或语篇样式,是否会造成 译员笔记的特定困难?因为语言类型不同,信息传递的 结构自然不同(、tton 1999, Doherty2002),因此有必要考 察译员在笔记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这些困难究竟是哪 些原因导致的。
2研究问题
具体地说,本次研究主要回答以下4个问题:1)从事 汉英交替传译活动时,译员在记录笔记和使用笔记过程中遇到哪些主要困难,换言之,他们记录笔记的困难具体体现在哪几个大的维度上;2)这些困难维度又包括了哪 些更为具体的困难;3)比较而言,在这些不同维度的困难当中,哪几种类型的困难出现频繁更髙,更容易导致记忆和信息加工的不足,从而引起笔记困难;4)究竟是哪些原 因导致了笔记困难,这些原因的发现对于口译教学有何 启示?显然,第一个问题是描述性的,第二和第三两个问 题是对第一个问题更深人的描述(Geertze 1973:412 - 453),第四个问题是解释性的。也就是说,本研究力图就 交替传译过程中出现的笔记困难这一现象既作客观描 述,又作深人解释。
3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我们选择了 6个职业受训译员和6个非职 业译员作为受试对象。6个职业受训译员是经过了非常严格的笔试(语言)和口试(逻辑、记忆等),从全国数百个 报名者当中筛选到国际会议口译班来的。平均年龄23岁。其中男性5名,女性1名。6个非职业译员是大学本 科4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全是女性,平均年龄22岁。拥 有上海市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该证书有一定的社会认同度,由笔试和口试组成)。
调查工具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选择考察口译活 动瞬间的有提示回忆(stirmilated recall)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这种诱导(elicitation )从研究对象那里得到的数 据往往能够刻画或揭示当事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理据。 为了了解受试对象在某个瞬间的思维过程或思考目标, 每个人完成任务后,我们立刻播放完成任务的全过程录 像,让受试观察自己的表现。我们根据学生的表情或停 顿或犹豫,提出问题。
半结构性采访研究采访内容涉及到研究对象平时做 笔记的习惯,如:“是否经常记录整个句子,还是核心短 语,或者还是单词?”“是否选择记录动词还是名词,还是 形容词、副词,或者是介词?” “是否用连接词来表示命题 与命题之间的关系?”采访还涉及到老师的讲授和课堂训 练对译员做笔记的影响。
口译材料材料选择5个典型的官样文件的段落(共 529个汉字),分别为国际关系(2段)、就业政策说明(2 段)和国家宏观发展政策(1段)。这些语篇内容与曰常 生活知识不同,如果不熟悉类似的题材,无法根据前句来推断后句,可预测性不高,容易给译员记录笔记带来障碍。
语篇特征材料的语篇结构是典型的中国大陆官方语言句式,一般常见于报纸社论、大会章程或文件说明等语体中。比如很长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在……之下”,“为 了……”,“坚持以……"’ “经过……”;连续几个并列的主谓结构;主语省略、表示结果的谓词结构;汉语主题和 主语同时存在等等现象等。
口译活动分材料朗读和口译任务研究者使用正常语速面对面地把口译材料分段大声朗读给受试对象,学生边听边做笔记,并现场作交替传译口译任务。
数据采集我们用摄像机把译员的现场口译录音下 来。在得到译员的许可之下,把不同译员的笔记收集好, 并做好不同译员的标记。
数据分析针对译员记录笔记遇到的不同维度的困难 频率,我们根据译员的有提示回忆和访谈记录,逐一计算不同类型困难的频率。转写好了录音之后,研究者反复 阅读整个数据,并从中找出共同性的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编码标准,并划分整体4大维度的笔记困难:1) 源语信息记忆不足;2)书写笔记语言来不及;3)笔记格式 不当;4)完全依赖笔记。然后,分别找出隶属不同的笔记 困难的子类别,并统计不同子类别的频数。最后,请其他专家校验编码标准的效度和信度。
4结果与讨论
4.1笔记困难的几个维度及具体类别与讨论表1总结了职业受训译员和非职业译员从事交传活 动遇到的主要笔记困难和每一困难维度包含的具体 124 类别。
表1关于译员笔记困难维度的详细分类表
1信息记忆不足:记忆能量不足;源语题材不熟;源语结构太长;信息密集度高
2内容回忆不出:难以确认笔记内容;词语 模棱两可难辨;无法辨认 笔记字迹;笔记不符源语 信,S-
3笔记格式不当:符号分辨不清;逻辑关系无法理清;寻找笔记内容困难;笔记符号解码耗时
4依赖笔记心理强:不初步加工源语信息;不 积极记忆源语信息
信息记忆不足:汉语结构,主语出现一次以后,常常省略,各种并列或平行成分太多,流水式的句子多,节奏 快;修饰成分和被修饰成分之间相隔的距离太长,不同成 分之间包嵌的成分又多,信息块不明显,导致译员听解有 很大困难,更不用说记忆的困难了。
内容回忆不出:笔记无效的第一特征是译员自己无 法辨认所记录的语言符号。许多译员虽然记录了不少笔 记,但是,做的是无用功,因为自己无法辨认自己的笔记。 可以想象,这样的笔记会给口译带来什么后果(我们发 现,会带来停顿、犹豫、返回重译等不理想口译现象,对 此,我们将在另文中讨论)。笔记无效的第二个特征是译 员无法弄清缩略语所包含的确切语义,因此,出现了译员 面对语义模棱两可的笔记无法判断的尴尬局面。同样, 这导致了口译停顿现象。笔记无效的第三个特征是自己所写的东西与实际的源语信息不吻合,出现信息歪曲和 偏差现象。
笔记格式不当:只有职业受训组别中6人明确说明 他们在口译过程中关注每个信息命题或信息块之间的逻 辑关系,但是,只有三人说作笔记时用符号表示逻辑关 系,如be表示因为because,but表示转折,丨上步用de ( de¬spite) ,但从笔记本身来看,只有一人用了 so这样的记号。 看来,学生的口译元认知意识是一回事,把元认知意识内 化为真正的行为又是另一回事。毕竟,职业译员受过元 认知意识训练,因此,他们的职业敏感性显得很强。记录 的符号随意性大。在笔记记录的过程中,译员可能在那 个瞬间清楚笔下记录的是什么内容,但是,随着源语信息的不断来临,当初瞬间记忆的痕迹被新来的信息冲淡了, 事后却无法回忆得出当时记录的具体内容。原因就是记 录的符号随意性大、不统一,缺乏一致的、容易辨认的符号,或者某个字不能始终代表某一具体内容。译员对笔记格式和笔记符号缺乏严格训练,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一致的体系,因此,常常为找笔记内容花费时间,影响口译效率。
依赖笔记心理过强:有些译员对源语信息不作积极加工和记忆,一味地听和记录笔记,结果根本就没有理解 源语信息,事后回忆只能依靠笔记,这样的口译效果必然糟糕。正如龙惠珠和Merlini认为的那样,译员应当对源 语信息进行宏观和微观加工,这是作笔记的基础(Lung 1996:311 -317, MerIini 1996: 31 -41)。如果对听的内 容没有理解、吸收,笔记记得再多,也毫无意义。 4.2笔记困难的频率和讨论表2总结受试对象在记口译笔记过程中碰到的具体 困难维度以及不同困难出现的频率。
笔记困难维度
表2 职业受训译员和 非职业译员笔记困难的出现频率
笔迹困难度 职业组 非职业组
(6人)次数 (6人)次数
1) 信息记忆不足
无法记忆信息 5 12
源语题材不熟 4 6
信息密集度高 1 6
源语结构太长 4 6
2)内容分辨不清
难以确认笔记内容 2 12
词语模棱两可难辨 3 7
无法辨认笔记字迹 3 6
笔记不符源语信息 0 3
3)笔记格式不当
笔记符号解码耗时 4 10
寻找笔记内容困难 1 5
笔记符号分辨不清 1 4
逻辑关系无法理清 3 0
4) 依赖笔记心理强
不积极记忆源语信息 0 6
不初步加工源语信息 1 4
合 计: 32 87
表2清楚地说明,虽然职业受训译员和非职业译员 汉英交传活动中记录笔记都面临着上述4个困难,但是 在具体的困难类别上还是有不少差异的。比如在“信息 无法记忆”、“题材熟悉”、“信息密集度髙”、“难以确认笔 记内容”、“词语分辨不清”、“笔记符号解码耗时长”等指标上差异不小。这些差异主要归咎于职业受训译员在接 受我们的测试时已经接受了三个月的专业训练,因此,比 较而言,在上述5个方面,译员指认的频率不高。值得注 意的是,职业受训译员懂得笔记也要表明命题之间的逻 辑关系,他们认为这对于高效的口译活动非常重要。因 此,有人认为这方面自己目前还有困难,只有努力才能达 到老师的要求。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职业译员的专业意识(professional awareness)强,而非职业译员却还 没有意识到笔记最好能够表明命题之间的关系这一要 点。此外,职业受训译员清楚地意识到,笔记只是提示符 号(cues),自己在作笔记的过程中要对信息作初步加工, 要主动、积极地用大脑记忆信息,而不是完全依赖笔记作 口译。这是职业受训译员和非职业译员记录笔记的另一 大明显差异。
4.3笔记困难的原因分析
以上我们描述了职业受训译员和非职业译员在汉英 交替传译过程中遇到的笔记困难的具体情况。那么,究 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笔记记录困难?这些原因的发现对 于口译教学有何启示?本小节从源语结构、信息密度、题 材熟悉程度、信息传递语速和思维模型等方面对这些问 题进行讨论。
4.31源语语言结构复杂
下面的有提示回忆片段(excerpts)能说明源语的表达 结构对笔记产生的影响。
“因为前面的主语过长,后面的成分该如何用英语句子表达出来,如何把长段划分成小段,这时开不了 口,就 停顿了”;“听中文有压力..….尤其是长的段落。并列成 分多……‘所有这些’,或‘这样',太难翻译,难在信息量 太大”;“汉语结构吧,主语太长,并列成分多,有时受到汉 语原来句子结构的影响,想不到换另外词序的结构来 表达。”
虽然译员作了一些关于信息内容的笔记或提示 (cues),但是,由于提示词包含的内容太多,或修饰语太多,因此,译员无法回忆出全部内容。此外,由于汉语的 某一词汇通常可以作多种联想’因此,连学生自己有时也 难以确定具体内容。概言之,汉语语言结构导致信息记 忆困难,从而影响笔记;笔记内容本身的含糊性或不准确 性或难以辨认性,导致笔记解码时间长,因此,出现了许多犹豫、启动速度慢、停顿、回译(backtracking)、错译、重 复、内容不连贯等现象。
4.32源语信息命题数量多
“信息太密集了,我用脑子处理一下,也就是说稍微 记一下,‘抓一些大结构,去棹很多细节’,结果是,自己 笔记记了很多东西,连自己有时也辨认不清了。比如,笔 记上有‘周’、‘敏’,但是我后来翻译时,看不出来,自 己就不再思考了”;“‘财务’后面是轰炸式的,信息太密 集了,来不及进行第一步的处理分析,然后再作笔记”; “ Northwest ’在原来四个不同地区发展,有无具体发展, 东部地区没有记下来,信息量太密集,完全记不下来, ……翻译时只能靠自己判断了” ;“‘经济’……‘持续’ ……信息量太大了……”
译员由于经验不老道或训练不足,尚未形成一套稳定的笔记系统。在注意力(attentional resources)资源分配 上似乎一时很难平衡好“听-记”两者之间的替代关系。 碰到自己不喜欢的题材还有抵触情绪。这些都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记忆效果。如果从mental models的角 度来看,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内在认知系统尚未形成 有关某个专题的模型,因此,学生的笔记虽然有了片言只 语的细节提示,即以个别名词或动词来概括整个句子语义或句子整体框架,伹是,他们仍然无法用语言构建出其模型或表达相关信息。也就是说,以bottom-up的东西来表征自己不熟悉的top-down内容有时不能奏效(Hoosain 1991:42 -59)。
4.33 源语信息命题间语义或逻辑关联不强 我们选择的5篇短文信息密度大,短文中包含的命 题多,表示命题之间的衔接或连贯性的标示词(signposts) 少(这也是官样汉语文体的特点),听者需要自已去分析 和理解命题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学生要停顿考虑笔记内 容的关联性。换言之,因为源语文本没有使用表示命题 间逻辑关系的符号,导致了译员笔记困难。
“我此时在作逻辑分析,有点儿不知道逻辑层次”; “我在考虑句子欧盟的主语是什么……也就是说,中国和欧盟关系的内容是什么”;“记不下来了,并列短语太多了,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很难一下子分辨”;“听 中文有压力,尤其是长的段落,并列成分多,最后来个‘所 有这些’,太难处理了” ;“后半段记得不清楚,比前年段要 少些,一个意群結束了,另外一个意群开始了,自己还不知道,问题大了,常常体现在彼此的逻辑关系上”;“逻辑 关系还没有理清楚,又不得不开口……“
不难发现,不少译员认为逻辑关系不清给他们笔记带来了不便,也导致了口译效果不理想的后果。如果译 员不熟悉这些样式,往往很难从中找到线索,把不同的命 题内容有机地串连在一起。结果,译员笔记记录就会困难。
4. 34 译员对源语题材不熟悉或厌烦 客观上,译员对官方题材不熟悉;主观上,他们似乎 对那一套术语和语句感到反感,导致了笔记困难。
“话题难度大”;“西部开发。我没有进入语境,对题 材内容不够熟悉,第一句话讲出来,我反应了一下,手里 记不了这些内容”;“这个题材大、空,没有细节内容,难 记”;“我讨厌这样的官样文字”;“我讨厌这样的官样文 字,太中国特色了,口号性质的空泛,记不住,讲不清细 节,又框架,就是没有具体影响;当时听的懂,但是回忆起 来什么都记不得”;“官方的东西,很多东西,我的英语不 足,three represents,中国官方有一套自己固定的表达术 语,我们还在学习那些standard version,很多时候使用英 语或口译是为了沟通,但是对于官方文件来说,一定强 调自己的standanl version.目前我们还没有接触到这类题材的东西,因为比较难,政治敏感话题,overcommit¬ment, 这里的许多技巧闪烁其词,你不能把话说死,你是 个政治人物。”
以上是译员作有提示回忆时所讲的困难。他们对题 材有偏好。虽然这是他们内心的真实看法,但是一定程 度上说明他们不够职业化,带着个人情绪作口译。 4.35对源语信息传递速度不适应 有些译员认为自己刚开始口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 不适应源语信息传递的速度。或者说,自己状态不好,不愿意作笔记。这都是因为专业训练不够,也可能是知道 我们的测试不是正式的职业测试,因此,有一定的随意 性。但是,这至少反映了他们口译时的一些真实的身心 状态或反应。
“我一般刚开始的第一二两句听不懂,主要是心理上不适应”;“我感到累,不想翻译了”;“我今天不适应,状态不好,所以,不想写了” ;“听到这个topic觉得有点不习惯 ……大概一开始没有记住,大脑就集中不起来。”
译员的这些心理和生理现象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信 息听辨和笔记效果。
5结论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有提示回忆这一定性手段,探索. 有关译员口译笔记困难的维度及其背后的原因。分析表 明,译员在4个大的方面有笔记困难,即笔记格式、信息 密度、笔记逻辑和源语信息题材。笔记格式给译员带来 的困难主要是笔记前后不一致,译员连自已本人有时也 无法辨认自已的字迹;或者所记录的某个字词非但不能 有效地帮助自己回忆信息,反而要浪费时间寻找笔记或 识别字迹。信息密度导致的笔记困难主要是由特定的语 篇样式导致的,如语篇的语句结构长,包含的命题内容 多,命题前后内在的逻辑关系必须通过译员自己的推理 才能理清。此外,译员对口译题材内容不熟悉也是导致 笔记困难的一个原因。除了训练不足等一般常见专业原 因外,导致上述笔记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译员缺乏相应 的思维模型,知识准备不足,对某些语篇样式不适应,从 而出现工作记忆容量不足或者注意资源分配不合理的 现象。
本次研究对口译教学有以下启发。口译的课堂训练 离不开对学生或译员具体困难的了解。本次研究结果表 明,学生在记笔记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例如,对于一 些信息密度高、语篇样式不熟悉的题材,不能完整地记录 信息。不仅如此,他们在使用笔记语言的形式上也有困 难,例如,字迹不清楚,导致辨认模糊;笔记前后逻辑关系 标志不清,导致口译时组织内容有难度,从而出现了不自然的停顿,影响了口译的流利性。了解了学生的具体困难是制定出有效的、有针对性笔记训练策略的前提。在
交传笔记能力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形成既有个性 化又有高度一致性的、固定的笔记系统,避免含糊笔记, 无效笔记。Noland说得好,“笔记系统一定得是自己的, 根据自己的手写习惯可以轻松地使用……始终如一地使 用一个符号在一个语境中只能代表一个意义……笔记安 排要有意图。空白使用要有逻辑性、一致性”(Noland 2005:294 -295) o此外,记录笔记的真正功夫不在笔记 本身,而是在于拓展知识面,熟悉不同话题,习惯不同语 篇样式,这是提高笔记能力的长远之道,因为理解语篇很 大程度上依赖于读者、听者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系统或背 景知识(Was & Woltz 2007 : 86 - 102)。本研究的最后启 发是,应有针对性地采用含有典型的汉语长句子的官样 文章,或由长句子组成的信息块或语篇来训练学生,提高 其对类似句子和文本的适应能力、反应能力,使其学会快 速加工、处理类似句子和文本的方法,从而有效地采取提 炼、删减策略作好笔记。
(说明:凡对本文数据感兴趣的,请直接联系徐海铭, 交流有提示回忆数据)
参考文献
巴比♦艾尔.社会研究方法(上)[M].北京:华夏出版 社,2000.
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委员会和上海市高校 浦东继续教育中心.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 考试大纲(2002版)[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2.
Baddeley, A. D. Human Memory: Theory and Practice[ M].
London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0. Baddeley, A. D. & Hitch ’G, Working Memory [ A ]. In G. A. Bower ( ed. ). Recent Advances in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Vol. 8 [ C ].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4.
Basturkmen, H.,Loewen, S. & Ellis, R. Incidental Focus on Form and Classroom Practices[ 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4(2).
Bloom, B, The Thought Process of Students in Discussion [A], In S. J. French (ed. ).Accent on Teaching: Ex¬periments in General Education [ C ]. New York : Har¬per, 1954.
Christoffels, I. K.,de Groot, A. M. B. & Kroll,J. F. Memory and Language Skill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ers: The Role of Expertise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6 ( 3 ).
Christoffels,. I. K. , de Groot, A. M. B. & Waidorp, L. J. Basic Skills in a Complex Task : A Graphical Model Re¬lating Memory and Lexical Retrieval to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 A ]. Bilingualism : Language and Cognition [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Daro, V.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Memory in Conference In- terpreting[J]. Meta,1997(4).
Denscombe, M. The Good Research Guide for Small-scale So¬cial Research Projects [ M ].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Doherty,M. Language Processing in Discourse [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2.
Garretson, D. A. A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CI[J]. Me- ta, 1981(3).
Geertz, C. Deep Play: Notes on the Balinese Cockfightf A]. In Clifford Geertz ( ed. ) •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C].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3.
Gile, D. Methodological Aspects of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Research [ A ]. In Lambert and Moser-Mercer (eds. ). Bridging the Gap: Empirical Research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 C ].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1.
Gile,D. Teaching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 A Contribution [A]. In M. Tennet ( ed. ). Training for the New Mil¬lennium [C], Amsterdam/Philade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1.
Hoosain, R. Psycholinguistic Implications for Linguistic Rela¬tivity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 M ]. London and New York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2005.
Lung, R. Note-taking Skills and Comprehension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J]. Babel,1996 ( 45/4 ).
Merlini, R. Interprit-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Module [ J ]. The Interpreters1 Newsletter, 1996(7).
Miller, G. A.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J]. Psychological Review,1956(63).
Nolan, J. Interpreting : Techniques and Exercises [ M ].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005.
Was, Christopher, A. & Woltz,D. J. Re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 Memory and Comprehen¬sion :The Role of Available Long-term Memory [ J ].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Memory,2007 (56).
Copyright @ 2005-2020 南京同传翻译公司 版权所有